7x24小时服务热线:023-68660679
您所在的位置:

生命文化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24 10:10:23

生命文化教育是以死亡为切人点的“向死而生”的一种文化教育形式。人的生命是一种有限的存在,在生物学层面上,他的有限性催人珍惜他、保全他;但在文化学的层面上,则要努力地超越生命的有限存在,追求更高的价值和意义,追求更高的“真、善、美"的境界,追求更丰富、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命存在。
在实践中,生命文化教育需要传播三个层面的文化。
1.慎终追远的人文观念
尊重生命、礼敬逝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现实生活中就蕴藏在“慎终追远”的基本哲学和生活理念之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是中华传统殡葬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个体层面,它着重解决的是生命的终极关怀;在社会层面,它涉及家国传承与发展、社会和谐与稳定;在文化层面,它提出了文化传承的底层逻辑:个人传承先人和家族文化,并由家及国,直至天下,形成了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播路径。
2.“百善孝为先”的伦理观念
肖群忠先生曾指出,“孝作为人类内发面自然的至诚之爱是中国传统社会与人际关系得以展开的精神基础,可以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深层的元意识”。“孝"对于个人而言,是“继往开来”。“继往”体现在尊祖敬宗,"开来"则表现在承继子嗣,这种“继往开来”,不仅体现在个体层面,也投射和延伸到了社会层面,扩展到历史记忆的水恒延续与中华民族的文明构建上,形成了缜密的传承体系,在代代相传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3.“立德,立言,立功”的价值观念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云,“何谓死而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不朽”或"三立"凸显了以身载道,干事创业、开创一家之言的宏大格局,对世俗的观念予以清晰的价值导向,体现出可贵的文化自觉,只有对死的意义有所领悟,才能把握生的价值。“三不朽”提出了对于死亡和不朽的终极认知,开创了“人世”面"不朽"的超越道路,奠定了中华文化刚劲敦厚的发展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