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x24小时服务热线:023-68660679
您所在的位置:

“绿块+绿廊”网状生态绿化体系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2.01.15 11:11:27

“绿块+绿廊”网状生态绿化体系的特点

从山地墓园生态的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出发,“绿块+绿廊”网状生态绿化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适应性

由于自然山水对山地慕园空间的分割和限制,墓园的开发与发展是现出组团状或带状。“绿块+绿廊”的网状生态绿化模式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它顺应地形,随坡就势,将相对零散的慕园空间融为一体,极大地改善了墓园空间,使绿化体系真正成为山地慕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这一模式中,应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分析对墓园园林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与有害因素,针对有害因素采取营造相应的块状绿地(风景林小游园等)的方法加以遏制或抵消,这些极具针对性的块状生态绿地,是在生态群落和审美基础上进行的艺术配置。这种绿化模式借助绿廊将城市公慕内部的绿地与外部的自然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园林景观的互借并保持自然群落的连续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乐。

2、渗透性

生态系统是由自然和人工两部分互相渗透而形成的组合体,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因素对生物群落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特殊的气候和立地条件,为植物生长造成了与自然状态不同的新的生态环境。在公墓园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可进行生态工程的结构复制和功能模拟,使公基园林生态结构优化,整体协调。在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中,运用植物、建筑、水体等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因地因时地进行植物选择和配置,充分发挥它们的综合功能。

“绿块+绿廊”的网状生态绿化模式是从山地自然生态的内在机理出发,在公墓中见缝插绿,深入城市公的每个角落,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生命力。例如,山地城市公燕中有一些地形变化剧烈的不可建用地,山地公墓道路多劈山而筑,一面依山,一面临崖,在这些地段合理配置攀缘、垂直、地被植物等立休绿化,同乔、灌木以及最下层的地被植物易形成稳定的多层混合立体植物群落,不仅丰富景观层次,提高绿化率和绿视率,使植物高低相竞、充满生机盎然的情趣,而且体现出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增强山地城市公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系统性

由于山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山地城市公幕空间的破碎,而这种网络状的整体绿化模式,能起到强化山地城市公慕空间的整体性和完整性的作用,并促使其生态结构形成开放空间框架,自然山水的差异将会显示出独特的景观风貌和鲜明的艺术个性同时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普遍存在的“公墓特色危机”

这种绿化模式结构是一个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可顺应地势向外扩展,不仅使绿化体系处于一种生长的态势,而且可以引导城市公慕空间的发育,成为山地城市公墓空间持续、协调发展的良性绿色生态骨架,这不仅有利于山地城市公慕的分期建设,而且还可以通过保护好关键性的地理要素,从长远角度控制山地城市公墓景观生态质量和变化趋势,形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三维动态景观生态体系。

4.可达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回归自然成为时尚,人们不仅向往游览名山大川,而且更注重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的接触。“绿块+绿廊”的网状生态绿化体系加强了特殊市民(即到殡葬园区活动的人)与绿地的亲近性,便于市民到达,使用频率高,市民可参与性强,真正起到城市公墓绿地的作用,使人们在进行殡葬活动之余有“山水之怡、林泉之致”的感觉,进一步加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