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x24小时服务热线:023-68660679
您所在的位置:

殡葬伦理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26 13:13:49

殡葬伦理的发展

殡葬业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殡葬伦理得到逐步完善。

(一)殡葬的初步专业化

中国最早的职业殡葬始于西周,当时从事殡葬工作的国家一级官更“家大夫”和“墓大夫”只为国家重要的官吏提供殡葬服务。汉代的大臣死去后,皇帝就常指派官员“典丧事”,即主持、总管丧葬事务。在东汉已经有专门制造棺椁的机构人。从汉代开始丧事的规矩变得越来越多,过程也日益复杂,民间开始效仿官府,找人专门负责丧葬,另有人专门制作棺椁以获得经济利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殡葬逐步商业化。据北魏时期杨之街《洛阳伽蓝记》载,洛阳北有慈孝、奉终二里,里弄之人以卖棺椁为业,丧车为事,有唱挽歌的等。当时的殡葬比较简单,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来操作。

中国殡葬伦理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殡葬的初步专业化和火葬与佛教在中国的流行有关。佛教传人中国后,原来局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火葬也得到汉族人的认可,逐步从出家人扩大到民间。火葬的流行与佛教的提倡有关系,而火葬的实行也靠寺庙提供专业的殡葬服务。

虽然火葬促进了殡葬业的发展,但由于儒家文化在传统中国社会一直居于核心地位,在“事死如事生”的殡葬伦理指导下,火葬只能是土葬的补充,即使在火葬最为盛行的宋代,统治者也采取过各种措施来禁止火葬。

(二)殡仪馆的出现标志着殡葬进一步专业化

殡仪馆在中国的产生是作为西方的现代文明被引进的。近代中国殡仪馆最早在上海出现。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以来,在上海生活的外侨逐年增加。为了解决外侨死后有所归葬的问题,1844年英国人开办了第一个公共荔地--山东路外国公墓。19纪人韦伦斯开设了“松茂洋行”,专门办理外侨殡殓。美国商人见在上海开办殡仪馆有利可图,就承担了“松茂洋行”倒闭后的业务,1925年正式更名为“万国殡仪馆”,这是上海第一家殡仪馆,主要经营外侨殡殓业务。1932年,南昌人陶醒予创办了由中国人开设的第一家殡仪馆,殡仪馆以恢复中华传统礼仪号召,布置庄严肃穆的祠堂,承接上海本地居民的殡殓业务。

殡仪馆的利润吸引了很多商人,继第一家中国人开办的殡仪馆之后许多老板纷纷集资筹办殡仪馆,到上海解放前夕,共有大小殡仪馆30家。自20世纪40年代起,上海市民多数已经习惯去殡仪馆料理丧事,众多的殡仪馆已经成为一项公共事业。

(三)殡葬业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而蓬勃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殡葬改革的推进,殡仪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来。这些殡仪馆多由国家民政部门主办并负责经营,国家制定殡葬服务价格,同时给予许多优惠,从企业性质来看属于公营的公益事业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深人改革,以“实行火葬,改革土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也不断推进,殡葬活动不断走向社会化、法制化。与殡葬业的蓬勃发展相对应,新的殡葬伦理学内容更加丰富、具体,从更多角度关注更多内容,关注个体而不忽略社会关注死亡而不忽略生命,关注现实而不忽略未来,关注传统而不忽略创新。

 

 

重庆石桥铺殡仪(守灵)殡仪馆电话:023-68660679,地址:重庆市九龙坡石桥铺,殡仪馆本着“丧家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殡葬改革方针、政策、法规,向社会提供遗体接运、殡仪、殡殓、守灵治丧、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社会公共墓地安葬、丧葬用品销售等殡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