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x24小时服务热线:023-68660679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传统殡葬礼俗

发布时间:2021.12.23 11:11:44

中国传统殡葬礼俗

(一)传统殡葬礼俗程序

1.初终

初终就是刚死之意。人初终要用新丝絮或鸡毛置于口鼻之上检验是否还有呼吸,称“属纩”。属纩之后,逝者亲人要登上屋顶或高坡上面朝北方,挥舞逝者生前常穿戴的衣帽,呼喊逝者的名字,谓之“招魂”。招魂之后,人已无生还可能,亲属就立即分头报丧,谓之“赴告”,今谓之"讣告”。

2.殓

“殓”通“敛”,为逝者穿衣换铺盖叫“小殓”,人棺叫“大殓”。小殓之前为逝者沐浴,也叫“抹尸”,有干干净净离开人世走向来世之意,从卫生的角度讲这一程序也是有必要的。小殓之后就是大殓,即人棺。在提倡火葬的今天,小殓之后就要送人医院的太平间或殡仪馆的停尸间临时存放。

3.殡

大殓之后,要有一段时间停待葬,谓之殡。殡期有长有短,礼俗有繁有简。殡期内,要在停棺屋前高搭灵棚,摆上灵位举行丧祭。殡期还有许多礼俗,如孝子守灵、孝子谢礼、烧铺送路等。殡期越长,耗费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越多,现代丧事的殡期已大大缩短,礼俗也大大前减。

4.出殡

出殡就是送逝者下葬。出殡在传统的殡葬礼俗中也是极隆重、极烦琐的。其大致程序为:选日子、送路、挖墓坑、封棺、辞灵、摔老盆、起

灵、上路、路祭等。

5.下葬

下葬是针对土葬而言。土葬的墓穴由风水先生”选定,下葬礼格杂,比如长子背棺、墓穴撒钱、孝子哭留、下土、圆坟、暖坟等

6.扫祭

扫祭即扫墓祭奠。在传统殡葬礼俗中,初终后的第六天为一“七以后的第十三天为二“七”,以此类推,逢“七”必祭,五“七”为大祭。至此,丧事活动基本结束。

(二)传统丧葬规制

葬制是有关丧葬的规制,诸如单身葬还是合葬,是单独建坟还是实行氏族、家族、公共墓地制、丧葬的等级(墓穴、棺椁、殉葬、陪葬),等等。相比较来说,葬法和葬式受自然环境、生存形态、文明程度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大些,葬制则受社会形态、社会意识的影响更大些。

1.单身葬

这是最原始、最通行的规制之一,是由自然规律(生命过程)决定的。因为人大多是一个一个地死去,自然也就一个一个地安葬。但后世单身葬失去了它的位置,其中有些客观因素,如单身葬不如合葬省工省地等,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意识,是起支配社会地位的结果。

2.丛莽

丛葬是指多个逝者安葬在一具棺木、一窟墓穴中,其特点是多人安葬在一起。丛葬可分出几种类型,如同性而葬(许多相同性别的人安葬在一起),男女分边合葬(即男女同葬一处,但依性别划界线)。

3.合莽

人类从氏族社会进人阶级社会以后,婚姻制度也有新的发展,由杂婚、对偶婚发展到了专偶婚,即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婚姻,随之合莽也就出现了。合葬是指有婚姻关系的逝者合葬在一起,如夫妻合葬。

4.家族盖莽

我国传统上持续最久、影响最大的基地型制是家族基地,它在历史上占主导地位,在当代中国仍有市场,它在实际生活中是确定的,受到历代法律乃至新中国有关法规的保护。家族慕地不仅仅是安养逝者的地方,也是家族的诸多实物象征标志之一(其他如家庙、祠堂、庭院等),不容玷污。对它的侵犯必将引起纠纷,甚至是家族间的械斗、血战。

5.殉葬

殉葬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或器物陪葬的陋俗。远古时有以逝者生前的用具、用品或武器等随逝者埋葬的习俗。进入奴隶社会后,殉葬之风甚盛。春秋战国时,人殉受到非议,开始用陶俑、木俑陪葬。公元前384年秦献公下令废止人殉。